查成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諸葛

諸葛

读音:Zhūgě

【源】①黄帝有熊氏之后有詹葛氏,齐人语讹诸葛,见《世本》(12,62)。②夏商时诸侯葛伯之后(12)。居诸县(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30里),谓之诸葛。又云,葛氏本琅邪诸县人,徙阳都(故城在山东沂水南),阳都先有葛氏,时人以徙居者众,因号诸葛氏(9,11,12,17,60)。③葛婴为陈涉将,有功而诛,汉孝文追录,封其孙为诸县侯,因为诸葛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1,12,17)。 【变】后有改姓诸者(60,62)。 【望】琅邪(17,60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 【人】诸葛丰,汉时司隶校尉,琅邪人(61)。诸葛亮,三国时琅邪人。诸葛丰之后,蜀丞相,封武乡侯(21,61)。


现行较常见复姓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鸡泽、山西之太原、江西之金溪、福建之永福、贵州之从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土家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本葛氏,夏商诸侯葛伯之后。《英贤传》 云: “旧居琅邪诸县,后徙阳都。时人谓之诸葛,因以为氏焉。”②其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葛婴为陈涉将军。有功,非罪而诛。汉文追封其孙为诸侯,因以为氏。”③其注引 《世本》 云: “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,齐人语讹,以詹葛为诸葛。”

汉代有诸葛·丰; 三国时蜀有诸葛·亮; 唐代有诸葛·爽; 宋代有诸葛·高,宣城人,制金匠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把利

    读音:bā lì【源】 党项部有把利氏族,见《唐书》(11,60,62)。【变】 后改为把氏(62)。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唐书》云: “党项部庆州有把利族一。”

  • 读音:qiáo黄帝孙侨极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郑公族国侨之后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读音:Gǔ【源】①见《姓苑》(7,9,11)。鹄,地名,在山西曲沃。或以地为氏(60,62)。②取鸟名以为氏。如凤氏、鸮氏、鹏氏、鸡氏之类(60,62)。【望】东海(15,418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

  • 读音:xuè【源】 茂州(故治在今四川茂汶)夷姓(60,62)。【布】 河南洛宁(294)、湖南湘潭(373)、北京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长治、晋城、运城、临汾及吕梁

  • 读音:jī祭仲之后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敕勒

    读音:Chìlè【源】 高车部族姓(27)。【变】 亦作直勒(27)。【人】 敕勒庆,南北朝时北周开府,见《周书·陈忻传》(27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之姓。本部落名,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即生活在北海 (今

  • 读音:Kò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河北万全(306)、云南镇雄(331)、四川汉源(336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

  • 若候

    读音:Ruòhòu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曲涅家支(375)。

  • 鬭門

    读音:Dòu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路史》 云: “舜后有斗门氏。”又据《世本》注云: “陈斗父之后。楚大夫有斗门阳。”陈为舜后胡公满之后,故此当系出妫姓。

  • 读音:zāi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灵石有分布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