鶡冠
【源】 賨人以鹖冠为姓,见《风俗通》。鹖性健斗,故以其羽饰武士冠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,楚有贤人鹖冠子,其后当以为氏(60,62)。賨人,秦汉时湖南、四川地区少数民族,即今土家族先民。【变】 一作〔褐冠〕(60,62)。张澍认为误,见《姓氏五书注》(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其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鹖冠氏, 賨人,以鹖冠为姓。”(按,鹖性健斗,故以其羽饰武士冠。)②又据 《汉书·艺文志》 云: “楚人有鹖冠子。其后当以为氏。或亦作 ‘褐冠’。”
【源】 賨人以鹖冠为姓,见《风俗通》。鹖性健斗,故以其羽饰武士冠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,楚有贤人鹖冠子,其后当以为氏(60,62)。賨人,秦汉时湖南、四川地区少数民族,即今土家族先民。【变】 一作〔褐冠〕(60,62)。张澍认为误,见《姓氏五书注》(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其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鹖冠氏, 賨人,以鹖冠为姓。”(按,鹖性健斗,故以其羽饰武士冠。)②又据 《汉书·艺文志》 云: “楚人有鹖冠子。其后当以为氏。或亦作 ‘褐冠’。”
读音:jǐ襄阳有此姓,以所居近济水,因为姓。(见《姓苑》)
读音:Nán’gāng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姓觿》云: “ 《庄子》有弇岗吊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Zhuàngjiā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州八旗中有壮佳氏(256)。
读音:gōng jiàn【源】 春秋时楚国公子建之后(17,60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楚公子建之后。” 此当系出芈姓。
读音:yōu【源】 ①周时燕国始君召公之后,见《路史》(60,62)及《姓苑》(17)。攸,春秋时楚大夫之采邑,即古攸县(故城在今湖南攸县),后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【望】 燕郡(17,418)。
读音:Dálǎmíng’ā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鄂嫩果尔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海明之继妻为达拉明安氏(260),〔达拉明安〕似即达喇明安之异译。清代蒙古族姓氏,世居鄂嫩
读音:Ní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,其注“泥丘” 曰: “以所居为氏,或即 ‘尼丘’。”
读音:Kù'nùguān【源】 源出鲜卑徒何种,本莫容燕所属部落(70)。当以部为氏。一说,乌桓东部大人库傉之余种,后以为氏(27,44,60)。【变】 ①隋初改为库氏(7,27,44)。②亦作〔库褥
读音:Bālǐkè【综】 清镶红旗蒙古马甲雅额之妻为巴里克氏(260)。又,镶白旗蒙古领催浩尚之妻为巴立克氏,镶白旗蒙古亲军阿珠史之妻为巴礼格氏,正黄旗满洲马甲桃保之妻为巴力克氏(260),〔巴立克〕
读音:xiè【源】 ①春秋时郑大夫泄驾、泄伯(7)。 ②春秋时陈灵公时大夫泄冶之后(7,60)。【望】 荥阳(17,418)。【变】 亦作泄(7)。【人】 泄柳,春秋时鲁人(7,15)。泄公,汉时中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