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八段锦导引法

八段锦导引法

气功功法。一般有内外两种,此指内八段锦。《遵生八笺》所载功法为:“闭目瞑心坐(安心盘跌而坐),据固静思神。叩齿三十六,两手抱崑(两手交叉在颈后数九息不令耳闻)。左右鸣天鼓,二十四度闻(将两手移向两耳从第二指压中指脑后左右各24次)。微摆撼天柱(手先握固头,继头左右摆动,肩亦随动,左右各24次),赤龙搅水津(赤龙是舌、用舌搅口齿和左右颊生津后准备咽下)。漱津三十六(把唾液漱三十六次),神水满口匀,一口分三咽(把口内唾液分三次咽下有声),龙行虎自奔(液是龙气是虎)。闭气搓手热(用鼻吸气,闭气少许,搓手到极热,将气慢慢出),背摩后精门(精门是腰后的外肾,用手摩后,收回握固)。尽此一口气(再闭气),想火烧脐轮(闭气想心火向下烧丹田觉热极)。左右辘轳转(低头摆两肩左右各36次。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,鼻引清气,闭少许),两脚放舒伸(两脚放直)。叉手双虚托(两手相叉掌心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),低头攀脚频(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,收足再盘坐)。以候逆水上(待口中唾液生。如未生即急用舌搅如前),再漱再吞津。如此三度毕,神水九次吞(即再漱三十六次共作三次,咽九次)。咽下汨汨响,百脉自调匀。河车搬运讫(摆肩和身24次,转辘轳24次),发火遍烧身(想丹田火自下而上,烧遍全身。想时口鼻闭气少许)。邪魔不敢近,梦寐不能昏。寒暑不能入,灾病不能运。子后午前作,造化合乾坤。循环次第转,八卦是良因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搭手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理例》卷一。指有头疽生于背部、腰部,患者能以自己的手触及者,故名。有上搭手、中搭手、下搭手之分。见各该条。

  • 吴瑞甫

    【生卒】:1871~1951【介绍】:字锡璜,号黼堂。福建同安人。早年习儒,光绪间(1875~1908)中举人,授广西候补知县。家世业医,已历七代。其祖父以词章之学无补于世,勉其继承家学,乃受其父吴筠

  • 四饮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。为痰饮、悬饮、溢饮、支饮四种饮证的总称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消肌

    病证名。为小儿消渴之一。即消中。宋·黎民寿《简易方》:“若热蓄于中,脾虚受之,伏阳蒸内,消谷善饥,食欲倍常,不生肌肉,好饮冷水,小便频数,色白如泔,味甜如蜜,名曰消中,又曰脾消,属于中焦,病在水谷之海

  • 思郁

    情志三郁之一。因思怨不解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若思郁者,……思则气结,结于心而伤于脾也。及其既甚,则上连肺胃而为咳喘、为失血、为噎膈、为呕吐,下连肝肾则为带浊、为崩淋、为不月、为劳损。”初起气

  • 发惊

    病证名。即小儿惊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。详小儿惊条。

  • 翳风

    经穴名,代号SJ1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手、足少阳之会。位于耳垂后,颞骨乳突与颌角之间凹陷处。布有耳大神经,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;并有耳后动、静脉,颈外静脉通过。主治耳鸣、耳

  • 寒热错杂

    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。如上热下寒、上寒下热、表热里寒、表寒里热等证。参见各条。

  • 击天鼓

    出《保生秘要》。即击探天鼓法,见该条。

  • 灰尖黄根舌

    舌根黄苔,尖灰苔。苔厚而干燥,兼见二便闭,发热,口渴引饮,大汗出,为脏腑实热,胃有食滞,宜清热导滞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