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2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润燥法之一。治疗大肠燥热而便秘的方法。患者大便干结、口臭唇疮、面赤、小便短赤,苔黄燥,脉滑实,用麻仁丸。
推拿方法名。即喉科擒拿法。见擒拿法条。
又名顑。面颊的下部。
五种痰证的总称。①指风痰、热痰、湿痰、酒痰、沫痰。又指风痰、热痰、湿痰、酒痰、食痰。上述两种五痰,均见《儒门事亲·治法杂论》。②指风痰、热痰、寒痰、气痰、味痰。元·王珪《泰定养生主论》:“方书皆曰五痰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伽蓝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萝藦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郭桂条。
见《陕西中药志》。为天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灸著作。6卷。清·李学川撰。刊于1817年。卷1~2为“灵枢经文”、“素问经文”,系节录《内经》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;卷3“群书汇粹“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;卷4“经穴考证”;卷5为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