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出自鼻之液。《诗·泽陂》:“涕泗滂沱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:“涕、泗、洟,皆鼻液也……以生于肺,则曰泗。”即涕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涎

    出宋·史堪《史载之方》。指风涎、热涎、冷涎、病涎、虚涎和毒涎六种。详各条。

  • 巫方

    【介绍】:见巫妨条。

  • 脑黄

   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:“热邪在骨髓,而脑为髓海,故热气从骨髓流入于脑,则身体发黄,头脑痛,眉疼,名为脑黄候。”治宜石膏散等方。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
  • 蓝藤

    见《湖南野生植物》。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四时不正之气

    泛指四季不正常的气候。如冬天应寒而反暖,春天应暖而反寒等,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节律,助长某些病原物的致病作用,成为致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。

  • 攻下

    即下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外肾弔痛

    病证名。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。即阴囊坠胀、疼痛。为疝病的常见症状。可用灸治在足大指、次指下中节横纹中灸五壮。

  • 气脚

    古病名。泛指脚气以外的其他脚膝软弱之症。《中藏经·论脚弱状候不同》:“谓人之喜怒忧思,寒热邪毒之气,自内而注入于脚……其状类诸风、历节、偏枯、痈肿之证,但入于脚膝,则谓之气脚也。”因与脚气之病邪从外而

  • 膺窗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T1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胸部,在第三肋间隙中,距胸正中线4寸处。布有胸前神经分支及胸外侧动、静脉。主治咳嗽,气喘,胸胁胀痛,胸满气短,乳痈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不

  • 内府

    指六腑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荥输治外经,合治内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