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幼科铁镜》。详不寐多困条。
推拿手法名。即斜板法。详该条。
气淋的别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淋病诸候》:“气淋者……亦曰气癃。”详气淋条。
病证名。指痰积中脘所致的发热。《金匮翼·痰积发热》:“其脉弦滑,其证胸膈痞塞,背心疼痛。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,令人憎寒发热,状类伤寒,但头不痛,项不强为异。”参见发热、痰症发热等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J21。①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,张口取穴。布有耳颞神经,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、静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聤耳,齿痛,颌肿,眩晕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
喻枯裂之象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肃杀而甚,则刚木辟著,柔萎苍干。”
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通睛,偏昃白眼斜觇,盖乾廓下倾,幼时所患者也,故曰天旋。”属目偏视,参见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儒门事亲》。指咳嗽而有痰涎溢出者。多由风热炽盛,灼液酿成痰涎,上逆而嗽;亦有素体阳虚,肺复受寒,以致痰涎上泛,射肺而嗽。风热炽盛者,治以清热豁痰为主,用温胆汤加竹黄,竹沥,僵蚕之类;阳虚受寒
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目见西北二风则涩痛泪出,……乃肝虚受克之病。秋冬月发者多,治当补肝之不足,抑肺之有余。”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。即妊娠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