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痘痂

痘痂

又名疮痂。指痘疮浆回后所结的痂皮。清·翟良痘科类编释意》:“痘至脓足浆回结靥之时,其疮蜡色或葡萄色,浆回结痂厚硬而色黑,随结随落,亦如起胀灌浆收靥之三、四次,相挨而落痂,其瘢微红,鲜明光莹,无赤黑,无凸凹者,上吉也。”痘痂红痒,为血虚有热,治宜补血清热,用四物汤加牡丹皮紫草;痂皮干燥,深入肌肉、不易脱落,宜用麻油蜂蜜润之,不要强行剥离,以免成瘢;痘痂不落,昏昏喜睡者,为邪气已退,正气未复,脾胃虚弱,宜以调补脾胃为治;痘痂落后,其瘢白,以手拭之,则稍红,为气虚,宜多服保元汤,必至瘢红而后止;痂落后,虚烦不眠,宜用竹叶石膏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开宝重定本草

    见开宝新详定本草条。

  • 豕膏

    ①《灵枢经·痈疽篇》方。猪脂。炼净,冷食。治猛疽,痈发于嗌中。②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当归半斤,猪脂、白蜜各一斤。先以当归浓煎取汁,与炼过猪脂同熬,去水气,入白蜜再熬少顷,滤净收贮,不时挑

  • 耳鸣

    病证名。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。《灵枢·口问篇》:“人之耳中鸣者,何气使然?歧伯曰:耳者宗脉之所聚也。故胃中空,则宗脉虚,虚则下溜,脉有所竭者,故耳鸣。”临床上,耳鸣有虚实之分。如《医贯》卷五云:“耳鸣

  • 六纪

    运气术语。指六气之纪。即六气的上下升降,升天三年必降,下降三年必升。这样升降往来称为六纪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至天三年,次岁必降,降而入地,始为左间也。如此升降往来,命之六纪也。”

  • 胞漏

    出《脉经》。即胎漏。详该条。

  • 揆度(kuí duó 葵夺)

    推测、度量之意。如从切脉推测病情和病所,结合四时气候变化,估计疾病的顺逆。《素问·病能论》:“所谓揆者,方切求之也,言切求其脉理也。度者,得其病处,以四时度之也。”参见揆度奇恒条。

  • 冷庐医话

    书名。5卷。清·陆以湉撰。刊于1897年。作者自称本书系“摭拾闻见,随笔载述”。卷1论述医范、医鉴、慎疾、保生、慎药和诊法、用药;卷2评述古今医家及医书;卷3~5分门搜集历代名医治案,参以己见,对各类

  • 日中

    指午时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日中而阳陇为重阳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
  • 乳头风

    病名。指哺乳妇女乳头的破裂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多由肝火不能疏泄,肝胃湿热蕴结而成。症见乳头、乳颈及乳晕部裂口,疼痛,揩之出血或流粘水,或结黄痂。易继发乳痈。病程较长,常延续断乳后方能痊愈。治宜清肝

  • 肾俞发

    病名。出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卷九。即下搭手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