痘科方药集解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伤寒方论著作。清徐大椿编释。刊于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。徐氏将《伤寒论》113方予以分类(纯以方分类,不按六经分类),证随方定,便于按证索方。该书对主方及其方类在阐析方面重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,使读
血液瘀滞的各种病证。详瘀血条。
五脏虚损之一。又称损心。《难经·十四难》:“二损损于血脉,血脉虚少,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也。”又:“损其心者,调其荣卫。”虞庶注:“心主血,血为忧愁思虑伤于心,因兹致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劳瘵源流》:
揲,摺叠;荒,膏盲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乃割皮解肌,搦脑髓,揲荒爪幕,湔浣肠胃,漱涤五脏。”
见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十二。即芎汤第一方,见芎汤条。
病名。见《东医宝鉴》卷四。详胞痹条。
《增补万病回春》卷五方。熟地黄一钱六分,山药、山茱萸、酒当归、煨白芍药、川芎各八分,牡丹皮、泽泻、茯苓、远志、菖蒲、酒知母、酒黄柏各六分。水煎,空腹服。治色欲伤及病后耳聋。
病证名。指寒邪阻于太阳经络而致惊者。症见发热、恶寒,头、身骨节痛,无汗,手足牵动,目上视,搐搦有力,脉来浮紧。治宜疏散寒邪,用麻黄汤,或五积散(见清·庄一夔《惊风辨症必读书》)。
眼科病证。见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色似胭脂证。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连翘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