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啜。饮、吃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歠热稀粥。”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又名鸡冠丹、茱萸丹。为小儿丹毒之一。多因热毒搏于血气所致。证见皮色红,涩如麻豆粒,状如鸡冠肌理,多从背部漫及全身。治宜升麻膏外敷,或羚羊角煎汤外洗,或羚羊角烧灰调鸡子清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扣中,自号和斋。瓯宁(今福建建瓯)人。精医术,常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人治病。
病证名。见佚名《眼科秘笈》。即聚开障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《医学原始》名阴郄。即长强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即附骨疽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半产即小产。指由于小产造成的恶露不下。参见产后恶露不下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食鲐鱼中毒候》:“此鱼肝及腹内子有大毒,不可食。食之,往往致死。”即河豚中毒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即红丝疔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五变》。①即消渴病。《儒门事亲》:“消瘅者,众消之总名。”《证治准绳·消瘅》:“渴而多饮为上消,经谓膈消;消谷善饥为中消,经谓消中;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,经谓肾消。”参消渴、上消、中消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