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离合真邪论

离合真邪论

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主要讨论真气邪气的离合,说明在针刺时应掌握邪气初至真邪未合的时机,而及早治疗,故名。文中还介绍了针刺的宜忌和操作方法,强调刺法必须结合天、地、四时五行三部九候,全面审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指风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七。即青蛇头。见该条。

  • 惹肥

    病名。出《治疔大全》。即乌茄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顼颅

    头骨的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发惊

    病证名。即小儿惊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。详小儿惊条。

  • 卫气不固

    即表气不固,详该条。

  • 足太阳经筋病候

    病证名。又名仲春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太阳之筋,……其病小指(趾)支跟肿痛,腘挛,脊反折,项筋急,肩不举,腋支缺盆中纽痛,不可左右摇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名曰仲春痹也

  • 抽搐

    瘛疭的别称。简称搐。《医碥》卷四:“抽搐者,手足频频伸缩也。”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三:“或缩或伸,动而不止者,名曰瘛疭,俗谓之搐者是也。”详瘛疭条。

  • 狗夺子

    出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狗筋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面髎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即承泣。见该条。

  • 行痹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痹论》。又名风痹、走注。详风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