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鲜血与唾沫混杂而出。多由阴虚火旺,虚火上扰口舌及齿龈之络所致。治宜养阴清热为主。方用滋阴降火汤(白芍、当归、熟地、白术、天冬、麦冬、生地、陈皮、知母、黄柏、炙甘草、姜、枣)加减。
见汤头歌诀续集条。
艾条灸之一种。将艾条悬于穴上施灸的方法。又分为温和灸、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。一般每次灸至皮肤温热潮红为度。详温和灸、雀啄灸、回旋灸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黑大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、
痿证之一。见《医宗必读·痿》。指皮毛痿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金代医家。号瑞泉野叟。盱眙人。著有《伤寒心要》一书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买麻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伤寒论》。即温针。见该条。
治法之一。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。临床用于泄泻清稀、小便不利、舌苔白、脉濡等偏湿证候,常用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薏苡仁等。
气功练功方法。分坐、卧两种姿式。卧式除呼吸法外,其他与内养功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