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脉经》。指月经不调,详该条。
五噎之一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否噎病诸候》。其症天气阴寒时心下悸动,手足不能自温等。治用五噎丸、五噎散、沉香散。参见五噎、噎条。
【介绍】:见董奉条。
①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常春藤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证候名。①脾经风邪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脾风之状,多汗恶风,身体怠惰,四肢不欲动,色薄微黄,不嗜食,诊在鼻上,其色黄。”②肝传脾之病,肝为风木,故名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肝传之脾,病名脾风。发瘅,腹
泛指侵害人体的邪气。因邪气从外而来,故名。
唐代太医署中的一种职称。其职责为学习并协助药园师种植药物,共8名。参见药园条。
即肝郁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其症乌轮突起,胞硬红肿,眵泪湿浆,里热刺痛,是谓热眼。
挛证之一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详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