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肺虚嗽

肺虚嗽

病名。指肺气肺阴亏虚的咳嗽。见《赤水玄珠》卷七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肺虚咳嗽,肺虚者,肺家元气自虚也。惟其自虚,则腠理不密,故外则无风而畏风,外则无寒而怯寒,内则气怯息短,力弱神虚,面白神羸,情志郁结,嗜卧懒言,遗精自汗,饮食减少,咳嗽无力,痰涎清薄,六脉虚微而涩弱,按之无神,此为阳虚脉症,宜大补元气,则嗽不治而自愈。若专于消热消痰以止嗽,未有不速其死也。”《万病回春·咳嗽》:“肺虚嗽者,久病久嗽虚也。宜滋阴补肺加天门冬款冬花马兜铃紫菀阿胶五味子之类。”参见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便自调

    清同圊。圊,厕所。清便自调,指排大便正常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,医下之,续得下利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;后身疼痛,清便自调者,急当救表。救里宜四逆汤,救表宜桂枝汤。”

  • 气味阴阳

    指药物四气、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。四气中的热、温属阳;寒、凉属阴。五味中的辛、甘、淡属阳;酸、苦、咸属阴。升、浮属阳;沉、降属阴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辛甘发散为阳,酸苦涌泄为阴。”

  • 李喧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学家。撰有《岭南脚气论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任脉络脉

    十五络脉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任脉之别,名曰尾翳,下鸠尾,散于腹。”脉从胸骨剑突下方的鸠尾穴处分出,向下散于腹部。本脉发生病变:“实则腹部皮肤疼痛,虚则腹部皮肤搔痒。”

  • 循经性异感

    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。

  • 养血柔肝

    即柔肝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水谷之海

    四海之一。指胃。《灵枢·海论》:“胃者水谷之海,其输上在气街,下至三里。”胃腑受纳饮食,故称。其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穴位,上在气冲,下在足三里。其症候:“水谷之海有余,则腹满;水谷之海不足,则饥不受谷食

  • 珠村草堂医案

    见张千里医案条。

  • 夹口疮

    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四。即剪口疮,详该条。

  • 缺唇

    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四。即兔缺。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:“缺唇,先用麻药敷上,然后用刀割开两边薄皮,用丝线缝好,以生蟹黄敷之。静坐七日,勿言勿笑,自能收口。”参见兔缺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