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肾囊风

肾囊风

病名。生于阴囊部的疮疹。又名绣球风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,其患作痒,喜浴热汤,甚者疙瘩顽木,破流脂水。”本病初起肾囊干燥作痒,继起丘疹、水疱,搔破浸淫脂水,湿烂起痂,迁延日久肾囊皮肤肥厚脱屑,剧痒。治宜清热祛风除湿,内服龙胆泻肝汤。外用蛇床子汤水煎熏洗;早期用三石散青黛散外搽,后期用狼毒膏或烟熏法。相当于阴囊湿疹(包括神经性皮炎和阴囊瘙痒症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毛建草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毛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麦参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千针万线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长珠形

   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
  • 李柽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字与几。姑孰溪(今安徽当涂一带)人。为尚书左司郎,精于医术,将张仲景《伤寒论》加以整理,列方于前,类证于后,撰《伤寒要旨》一卷。另撰有《小儿保生方》3卷及《医家妙

  • 按脊法

    推拿方法名。即点脊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漏下黄候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。参见经漏条。

  • 黄六苍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序条。

  • 远志膏

    《外科摘录》卷一方。远志肉二至三两。清酒煮烂,捣如泥,用油纸隔布扎敷患处。治痈疽肿毒初起。

  • 草迷

    见《医宗金鉴·儿科心法要诀》。①指婴儿生下后不啼。即初生不啼。详该条。②指产妇将胎儿娩出后出现的昏迷不知人事。

  • 治则

    治疗疾病的法则。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:“无失色脉,用之不惑,治之大则。”治则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的基础上,以四诊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,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,综合与判断,从而针对不同的病情而制订出各种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