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菟丝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咽后壁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即四满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属舌衄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因心膈蕴积热毒,而生于舌,老者难医,少者尤可;若(舌上)有孔,则全症也,或有一、二孔,其中流血,或在左右,有黑心。”治宜清热、凉血、止血。可选用三黄凉膈散、犀
指小儿患病时所表现的形态,为望诊内容之一。《幼科指南心法》:“小儿病形各样,须憑眼力消详。怀中偎缩风凉,合面睡时热瘴。夜啼烦热腹痛,目直惊风须防。长吁哽气热中藏,痰喘上攻火旺”。可供临床辨证参考。
旁行的经气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。”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眼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。位于耳屏尖端。主治牙痛,耳部疾患等。直刺0.1寸。艾炷灸3壮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木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薏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