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液亏损之甚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液脱者,骨属屈伸不利,色夭,脑髓消,胫痠,耳数鸣。”
病名。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。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;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。多因肺胃火毒上炎,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。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帝丁两旁,或大舌尽根,或喉关上腭,发一紫血小泡,顷刻肿大,妨碍
见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为佛指甲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亦作狐。指因感染虫毒,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、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一种疾患。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》:“状如伤寒,默默欲眠,目不得闭,卧起不安。蚀于喉为惑,蚀于阴为狐
见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四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蛔虫。古文献中的蛕、蚘,均为蛔的异体字。参见蛔虫条。
《医垒元戎》方。川芎、当归、芍药、干地黄、茯苓、白术。水煎服。治中湿,身沉重无力,身凉微汗。
见《东北动物药》。为蝮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通俗伤寒论·秋燥伤寒》。即凉燥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。即吹花癣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