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名。代号BL28。出《脉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膀胱之背俞穴。位于骶部,平第二骶后孔,距骶正中线1.5寸处。当骼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凹陷中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一、二骶神经后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。多因嗜食炙煿,或饮酒过多,热毒蕴结大肠,迫血妄行所致。症见大便下血,颜色鲜红,腹痛口渴,肛门灼热,舌红干燥,脉弦数等。治宜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选用黄连丸、凉血地黄汤、
【介绍】:见黄岩条。
肝属木,脾属土。即肝郁脾虚。详该条。
指金石类药物。古代一些养生家误以锻炼金石类药物,服食以求长生,结果常因药物中毒而羁病殒命,此类金石药物称为“石药”。《素问·腹中论》:“石药发瘨,芳草发狂。”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世医出身,行医五十年。强调医生除应精于技术之外,还要有“仁”心,否则足以杀人。曾把秦汉以来的医家事迹编成《医家炯戒》一书,已佚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七方。益智仁、茯苓、白术、白蔹、炒栀子、白芍药。治小儿睡中遗尿属实热者。若挟寒者,去栀子,加山茱萸、巴戟天、干姜。
《医宗说约》卷五方。威灵仙一两,蝉蜕、川芎、当归(原书缺量)、麻黄(春用七钱,秋用九钱,夏用五钱,冬用一两二钱)。先用羊肉一斤煎汤代水,去羊肉,入诸药更煎,去渣,早、中、晚分三次服完,用羊肉、好酒过口
病证名。指抑郁嗟伤而致的神志失常。《证治要诀》卷九:“失志者,由所求不遂,或过误自咎,懊恨嗟叹不已,独语书空,若有所失。”治宜温胆汤、定志丸、辰砂妙香散等方。本病可见于精神病等患者。参见癫条。
古诊法。详十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