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疔疮生于胁部者,证治见疔疮条。
见宋·伍起予《外科新书》。是研究体表病证的病因、病机、治法为主的专门学科。
病证名。《温热类编》卷三:“阳暑,即动暑。”详阳暑条。
消渴病之一。《类证治裁·三消》:“有虫渴,脏腑生虫,耗津液而成消渴,苦楝子汤。”
即肾阴。与真阳相对而言。肾为元真所在,藏先天之精,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基本的物质,故称。参见肾阴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黑骨头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麻黄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头痛、发热、身疼、腰痛、骨节疼痛、恶风、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三:“此太阳伤寒也,寒则伤荣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伤门》:“如
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卷五十四。即痛泻要方,见该条。
古代医疗教学职称。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,系专门为统治阶级培养保健人员的官员,官阶从七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