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气的变化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故治病者,必明六化分治。”
病名。《医贯》卷五:“耳脓即停耳。”系指耳内流脓。详聤耳条。
即妊娠病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又称善欠。指经常打呵欠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:“五气所病,心为噫,肺为咳,肝为语,脾为吞,肾为欠为嚏。”《灵枢·口问》:“阳者主上,阴者主下。故阴气积于下,阳气未尽,阳引而上,阴引而下,阴阳相引,
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经来不止,兼下物如牛膜片,昏迷倒地,乃血气结聚,变成此症。症虽惊人,却无大事,宜服朱雄丸(朱砂、雄黄、白茯苓)”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儿将周岁,母复有娠,儿饮其乳,谓之鬾乳。”因为“母既妊娠,精华下荫,冲任之脉,不能上行,气则壅而为热,血则郁而为毒。”儿饮这种乳汁,所以易患鬾病。详继病条
病名。见《卫生易简方》。即狂犬啮人。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铁仔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牙龈。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。出《小儿推拿广意》。位于大指甲后一韭叶处。掐之,止吐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