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隽臣
【介绍】:
见许思文条。
【介绍】:
见许思文条。
“五态之人”的一种类型。出《灵枢·通天》。其外貌特征为“委委然,随随然,颙颞然,愉愉然,然,豆豆然,众人皆曰君子。”性格特征为“居处安静,无为惧惧,无为欣欣,婉然从物,或不与争,与时变化,尊则谦之,谭
书名。1卷。清·罗定昌撰于1882年。本书仿《伤寒论》体例,分十二经记述疾病症治。各经症治先论脉络,次论病情,后论方药,辨明寒热虚实,再列古今治验、方药及其加减。所列方剂注明出处,但大多录自《伤寒论》
病名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五:“此症因肺脾积热,其色鲜红,肿胀关内。六脉洪大,身发寒热。”治宜解毒消痈,泻热凉血。以大黄、当归尾,皂角刺、天花粉、黄芩、赤芍、栀子、射干、桔梗、甘草、丹皮、生地等。或刺少商、
病证名。指妊娠后由于跌损、损伤冲任二脉、气血失和而见阴道流血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跌损动红、乃伤胎元、恶血流来不止,速急安胎止血,宜用人参安胎散治之。”(炒蒲黄、人参、川断、当归、炒白芍、生
见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。即一不可刮破,刮破则毒气涣散;二不可近火,恐外火引动内火,病必加重;三不可多卧,人卧则气上逆,毒气难骤降。此三不可,是指治疗过程中的注意或禁忌。虽不尽然,但有参考价值。
病名。古代称水、水气,水病、水胀。出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。指体内水湿停留,面目、四肢、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。《灵枢·水胀》:“水始起也,目窠上微肿,如新卧起之状,其颈脉动,时咳,阴股间寒,足胫肿,腹乃
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天津市南开医院)。柴胡、郁金、栀子、木香、枳壳各9克,茵陈、牡蛎各15克,枯矾3克。水煎服。功能利胆排蛔。治胆道蛔虫症,用于驱除胆道死蛔虫。若便秘,加生大黄(后下)9克。
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焠刺者,刺燔针则取痹也。”是指治疗痹症时,将针烧红,迅入速出的针刺方法。意与劫刺同,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夜间小便不禁而遗尿者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小儿遗尿者,此膀胱有冷,不能约于水,故遗尿也,又有尿来者,亦由膀胱冷。夜属阴,小便不禁,胞里自出,谓之尿来也。”治法参小儿遗尿条。
【英文名】CYCLOVIROBUXINUM D【来源】本品为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.et Zucc.var.sinica Rehd.et Wils.及其同属植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