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钟乳石,详该条。
《串雅内编》卷三方。又名遇仙丹。白牵牛子(半生,半炒,研取头末)四两五钱,槟榔一两,茵陈、莪术(醋煮),三棱(醋炙)、皂角(炙,去皮)各五钱。为细末,醋糊为丸,绿豆大,成人每服三钱,黎明冷茶水送下,后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入门·痰类》。又名火喘、火炎上喘。详各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莳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榕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扁担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世医得效方》。即钩虫病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庞安时条。
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,起“向导”的作用,故称。如太阳经病,用羌活、防风、藁本为引;阳明经病,用升麻、葛根、白芷为引;少阳经病,用柴胡为引;太阴经病,用苍术为引;少阴经病
【介绍】:参见梅彪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