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为从六品。
病名。《本草纲目》食盐、附方:“喉中生肉,绵裹筋头,拄盐揩之,日五六度。”此证喉中生重叠之肉,肿而不痛,日久则有臭气透出。即息肉喉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陆渊雷条。
舌边周黑晕,中央微红。多为热入心包之候,宜清心泻火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民族方药书。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编。载傣医古验方111个,傣药105种。用汉傣两种文字对照编写。古验方部分附影印手稿原文。傣药部分附插图对照。书后有拉丁学名索引。1985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
病名。①为鼻息肉,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六:“湿热之气,……得以上炎,为鼻生赘,……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。参见鼻痔条。②酒皶鼻而进入肥大期者,称鼻赘。
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漏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为天胡荽之别名,详该条。
用简单的药味组成的方剂。针对主证治疗,取其力专而效速。如甘草绿豆汤治毒菌中毒。又单味药亦称单方,如半边莲煎剂驱除腹水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