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伤食而发的丹毒。因其脾胃之气未充,乳食过度,不能运化,蕴积化热,达于肌表,复感风热邪毒,故成此症。症见发热口渴,烦躁多啼,身多红晕,皮肤灼热,不思饮食;食积甚者,可见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。指耳根生疮痈而疼痛。参见耳根痈条。
证名。指嗳气吞酸。《诸病源候论·呕哕诸病》:“噫醋者,由上焦有停痰,脾胃有宿冷,故不能消谷。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,所以好噫而吞酸,气息醋臭。”宜用半夏丸、丁香散、曲术丸等方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冲门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坤元是宝》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火针。《针灸聚英》:“火针即煨针也。”见火针条。
病证名。清·顾锡《银海指南》卷二:“推云,又名黄膜上冲。”即黄液上冲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植物图鉴》。为石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临证指南医案》。为续断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