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风头痛

猜你喜欢

  • 追蚀疮疽肿法

    外科外治法之一。见《外科精义》卷上。系腐蚀疮疡恶肉的一种方法。能使疮疡毒气外泄,恶肉易去。用法:将腐蚀药物直接撒于患处。常用方剂有白降丹、红升丹、五五丹等。适用于痈疽脓成未溃,或溃而疮口小;或痔疮、瘰

  • 抽风

    即瘛疭。详该条。

  • 日晒疮

    病名。由于酷日曝晒所致的皮肤疮疡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九:“三伏炎天,勤苦之人,劳于工作……受酷日曝晒,先疼后痒而成疮。”其症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红斑、肿胀,甚者发生水泡,灼热、瘙痒、刺痛,轻者一两天逐渐消退

  • 闹羊花根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羊踯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兰香子

    出《海上名方》。为罗勒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侧耳根

    出《遵义府志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恇(kuāng 框)

    怯弱无力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尺虚者,行步恇然。”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精泄则病甚而恇。”

  • 宛膲(jiāo 焦)

    消瘦干燥之意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皮肉宛膲而弱也。”

  • 刺疟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专论以针刺治疟,故名。内容包括六经疟、五脏疟、胃疟等十二种疟疾的症状和刺法,并说明在针刺前,应注意明确诊断和辨证,针刺应按经取穴,并应在未发作前施治,指出对正气虚弱的病人,则宜药不宜

  • 小分

    出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。分,指肌肉的会合处;小分是与“大分”相对而言,指较少肌肉会合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