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乳疽

乳疽
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四十卷。因寒搏于血,血涩不通所致。症见肿硬木闷,破而不溃,肿亦不消。治宜神效瓜蒌散,外宜隔蒜灸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五:“初发即有头曰乳疽。”又《校正外科大成》:“乳痈、乳疽生于乳房。红肿热痛者为痈,坚硬木痛者为疽。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也。”乳疽,是乳痈的另一临床表现,即有头疽生于乳房,治见乳痈条。但应因症而异,偏血瘀者,宜活血化瘀;偏痰者,宜清热化痰,均侧重疏肝解毒和营之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椎顶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即崇骨。见该条。

  • 奇经纳卦法

    即灵龟八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初生便血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初生七日内,大小便有出血者,一般多为胎气热盛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:“心主血脉,心脏有热,热乘于血,血性得热,流散妄行,不依常度,其流渗于大小肠者,故大小便血也。”治宜清热止血。用地

  • 远视

    病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能远怯近症。详该条。

  • 獭肝散

    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一方。獭肝一具。阴干,为细末,每服一方寸匕,开水送服,日三次。治肺痨。

  • 赤水玄珠全集

    见赤水玄珠条。

  • 黄心翳

    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白翳黄心内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原平仲

    【介绍】:隋代医药学家。撰有《灵秀本草图》六卷,已佚。

  • 齿衄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第三册。又名牙齿出血、牙衄、牙血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:“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,名为齿衄。此手、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。”因过食辛辣炙煿,阳明积热所致者。症见口臭便秘,舌苔

  • 三十六黄

    指三十六种黄病证候。出《外台秘要》卷四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夫诸黄者,其黄皆因伤寒为本,五脏互有所伤,热气相侵,致使病人精神恍惚,六腑不和,七神无主,情意改变。”其所指与一些急性发热病引起的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