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似疟

似疟

病证名。指如疟非疟的一类病证。《医贯·疟论》:“世间似疟非疟者多。世人一见寒热往来,便以截疟丹施治,一截不止则再截,再截而止,止而复发复截,以致委顿,甚或因而致毙者有之,是不可不辩也。经曰,阳虚则恶寒,阴虚则恶热。阴气上入于阳中,则恶寒;阳气下陷于阴中,则恶热。凡伤寒后、大病后、产后、劳瘵等证,俱有往来寒热,似疟非疟,或一日二三度发,并作虚治。但有阳虚、阴虚之别。阳虚者补阳,如理中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姜桂,甚则加附子,诸方中必用升麻柴胡,以提出阴中之阳,水升火降而愈。医书中有论及之者矣。至于阴虚者,其寒热亦与正疟无异,而阴疟中又有真阴真阳之分,人所不知。经曰,昼见夜伏,夜见昼止,按时而发,是无水也;昼见夜伏,夜见昼止,倏忽往来,时作时止,是无火也。无水者,壮水之主,以镇阳光,六味汤主之;无火者,益火之原,以消阴翳,八味汤主之。世人患久疟而不愈者,非疟不可愈,乃治之不如法也。……又有恶寒恶热,如疟无异,面赤如脂,口渴不甚,吐痰如涌,身以上热如烙,膝以下自觉冷,此真阳泛上,肾虚之极,急以附子八味地黄汤,大剂冷饮而热退,继以人参建中汤调理。”参如疟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藓皮汤

    ①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白藓皮、款冬花、车前子、柴胡、炒枳壳、黄芩各一两,百合二两,菊花、蔓荆子各一两半,炙甘草五钱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,食后及临卧服。治目睛翳膜,及瞳人上有物,如蝇翅状,令

  • 心气不收

    详心气不固条。

  • 病禁

    指由病情所决定的治疗用药禁忌。《脾胃论》上卷:“病禁者,如阳气不足,阴气有余之病,则凡饮食及药,忌助阴泻阳。”

  • 白珠

    眼的部位。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:“气之精为白珠。”即白睛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咽喉作蝉声

    病证名。产后危证之一。出孟葑《仁寿镜》。因产后败血冲遏于心,入于肺,气与血并,喉声如蝉鸣。治宜乳香一钱,煎汤入陈酒三分服之。

  • 人参黄芪散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五方。人参、桔梗各一两,秦艽、茯苓、地骨皮、生地黄各二两,知母、柴胡各二两半,黄芪三两半,天门冬、鳖甲(酥炙)各三两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,水煎,食远服。治虚劳客热,肌肉消瘦,四肢倦怠,五心

  • 猪糠藤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百眼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唇疡

    出许慎《说文解字》。即唇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角花

    五不女之一。即角。详五不女条。

  • 黑斑

    证名。指外感热病斑出发黑之证。由热毒炽盛所致。证属危重。《诸病源候论·时气病诸候》:“剧者黑斑出,十死一生。”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外感温热篇》:“黑斑而光亮者,热胜毒盛,虽属不治,若其人气血充者,或依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