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六味汤

六味汤

《外台》卷二十五引《许仁则方》:六味汤

药方名称六味汤

处方附子(炮)2两,细辛2两,甘草(炙)2两,人参2两,干姜3两,大黄5两。

功能主治痢疾,肠胃中冷热不调,病根固结者。

用法用量上切。以水7升,煮取2升4合,去滓,分温3服。服如人行10里久。1服此汤,当得快利,利中有恶物如鱼脑状,或如桃李,但异于常利,勿怪之。将息经3-4日,宜合高良姜等10味散服之。

摘录《外台》卷二十五引《许仁则方》

《百一》卷十一:六味汤

药方名称六味汤

处方藁本荆芥蛇床子、川椒、山茱萸吴茱萸各等分。

功能主治脚气。

用法用量上同煮3-5沸,淋脚膝,勿湿脚趾。

摘录《百一》卷十一

喉科指掌》卷二:六味汤

药方名称六味汤

处方荆芥穗3钱,薄荷3钱(要二刀香者妙),炒僵蚕2钱,桔梗2钱,生粉草2钱,防风2钱。

功能主治喉科七十二症。

用法用量上为末,煎数滚去滓,温好,连连漱下,不可大口一气吃完。如煎不得法,服不得法,则难见效。倘要紧之时,用白滚水泡之亦可。

摘录喉科指掌》卷二

古方汇精》:六味汤

药方名称六味汤

处方地黄3钱,生黄耆3钱,生甘草3钱,白芷(炒)3钱,当归(炒)3钱,穿山甲(炒)3钱。

功能主治痈疽,发背,疔疮,并治一切无名肿毒,未成者消,已成者溃。

用法用量患在头面,加川芎5钱;手足,加桂枝5钱;中部,加杜仲5钱;下部,加牛膝5钱。上连引7味,依方称准,分量不可增减。善饮者,用黄酒2碗,煎1碗;不善饮者,酒1碗,水1碗煎服。

摘录古方汇精
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三三引《经验良方》:六味汤

药方名称六味汤

处方破故纸(水浸半日,焙干)4两,川楝子(净肉,微炒)4两,舶上茴香(酒浸半日,焙干)4两,南木香1两,沉香1钱,麝香2字(别研)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男子惊滞疼痛,砂淋,或小便出血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,空心青盐沸汤调下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三三引《经验良方》

《准绳·幼科》卷九引《婴孺方》:六味汤

药方名称六味汤

处方地黄8分,桂心8分,芍药2分,寒水石2分,黄芩(炙)2分,甘草(炙)2分。

制法上切细。

功能主治少小寒热进退,啼呼腹痛。

用法用量以水3升,煮1升半,1岁儿2-3合,量与服之。

摘录《准绳·幼科》卷九引《婴孺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肺伤汤

    《千金翼》卷十五:肺伤汤药方名称肺伤汤处方人参2两,生姜(切)2两,桂心2两,阿胶(炙)1两,紫菀1两,干地黄4两,桑根白皮1斤,饴糖1斤。功能主治肺气不足而短气,咳唾脓血不得卧。胁下有痛处。用法用量

  • 二香饮

    《丹台玉案》卷五:二香饮药方名称二香饮处方广木香3克,当归3克,香附3克,川芎3克,青皮3.6克,牡丹皮3.6克,枳壳3. 6克,生地3.6克,蓬莪术3.6克。功能主治行气活血。主气滞血瘀。用法用量加

  • 三黄补血汤

    药方名称三黄补血汤处方牡丹皮黄耆升麻各3克当归柴胡各4.5克 熟地黄川芎各6克 生地黄9克白芍药15克制法上药嚼咀,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补气养血。治亡血血虚。面赤善惊,六脉俱大,按之空虚者。用法用量每服

  • 楝实塞耳方

    药方名称楝实塞耳方处方楝实5合。制法上药烂捣。功能主治耳卒肿。用法用量每用绵裹,如枣核大,塞耳中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一五

  • 援土固胎汤

    药方名称援土固胎汤处方人参30克白术60克(土炒)山药30克(炒)肉桂6克(去粗,研)制附子1.5克续断9克杜仲9克(炒黑)山萸30克(蒸,去核)枸杞9克菟丝子9克(酒炒)砂仁3粒 炙甘草3克功能主治

  • 丹黄汤

    药方名称丹黄汤处方炒栀子3钱,丹皮3钱,白芍5钱,甘草1钱,黄芩1钱。功能主治肝火大便闭结,胸中饱闷,两胁疼痛,呕酸作吐,不思饮食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辨证录》卷九

  • 大健脾丸

    《古今医统》卷二十三:大健脾丸药方名称大健脾丸别名百谷丸(《古今医统》卷二十三)。处方人参(清河者)60克(饭上蒸)白术(无油者)90克(土炒)枳实30克(饭上蒸)广陈皮60克(米泔洗)青皮30克(米

  • 十生丹

    药方名称十生丹处方天麻防风(去芦)羌活(去芦)独活(去芦)川乌草乌(去芦)何首乌当归(去芦)海桐皮川芎各等分(俱生用)制法上药研末,蜜为丸,每丸重3克。功能主治治风痹,游走不定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,或

  • 紫草快斑汤

    药方名称紫草快斑汤处方紫草芍药各3克甘草1.5克木通1.8克蝉蜕7枚功能主治凉血透斑。治痘色不红活,不能起发者。用法用量水煎,热服,一日二次。摘录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

  • 绛袍散

    药方名称绛袍散处方五倍子2钱,真降香2钱。制法为末。功能主治刀伤。用法用量敷上。摘录《慈幼新书》卷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