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元末明初医生。浦江(今属浙江)人。为李濂之外弟。早年与李濂皆师事城南闻先生。早年治经学,后受医说于朱丹溪之门,治疾有奇验。如至正十二年(1352年)治张某眩晕,贾氏采用情志调节法治之,辅以药
治疗疾病的方法,其内容包括两方面:①指治疗疾病的手段,如药物、针灸、导引、气功、推拿、外敷、手术、心理治疗等各种治疗疾病的手段。②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。指在治疗原则指导下,根据辨证论治精神而确立的治病方
病证名。又名初生着噤。简称噤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初生,口里复结聚,生于舌上,如黍粟大,令儿不能取乳,名之曰噤。此由于胎时,热入儿脏,心气偏受热故也。”
古刺法名。十二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浮刺者,傍入而浮之,以治肌急而寒者也。”指治疗肌肉挛急而属于寒的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。其法斜针浅刺,故名浮刺。
同单方。指药味不多,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。
不孕症型之一。见陆成一《女界须知》。因肝气郁结,疏泄失常,气血不和,冲任胞脉失于资助,不能摄精成孕,多伴有情志抑郁,胸胁不舒,乳房胀痛,月经失调等症。治宜疏肝解郁,养血调经。方用开郁种玉汤(《傅青主女
十二经脉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少阴肾经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履贯欠详。撰有《金鉴方》一书,已佚。
经外奇穴名。别名脺俞,胰俞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消渴,咽喉干,灸胃管下输三穴各百壮,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寸灸之。”位于第八、九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.5寸处(《针灸学》上海)。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
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太阳经别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