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针方六集条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白接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,又名黑疔。即疔生于涌泉穴及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且见寒热,面色枯焦黝黑者。治宜解毒托里加肾经的引经药。②见《外科真诠》卷下,即满天星疔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动物》。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。即齿龋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中极,见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内发的热毒。表现为痈疮、发斑或吐血、衄血,神志不清,舌绛,苔焦甚或起芒刺,脉浮大而数或六脉沉细而数等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仙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,即生于头顶五处穴部位的疽。证治同透脑疽,详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