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张机

张机

【生卒】:二世纪中至三世纪

【介绍】:

东汉时期杰出医学家。字仲景,南郡涅阳(今河南南阳)人。他治学态度严谨,十分重视学习前代医家的医疗经验,采集当代医家的实践知识。在“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”的思想指导下,以《内经》等古典医籍的理论为依据,广泛吸收当时医家治疗传染病的诊疗方法,结合个人的心得,并使之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,创造性地著成《伤寒杂病论》,此书经后人整理成《伤寒论》及《金匮要略》二书。该书在治疗伤寒等急性热病方面,首倡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;在内、外、妇、儿科杂病方面,阐述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(后世称为“八纲辨证”)和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补、泄等多种治疗法则。奠定了中医学术沿着辨证论治原则发展的基础。他的治学态度、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,在中医学术的发展上,很有影响。他创立的不少治疗原则和方法至今仍然行之有效,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。被后代尊为“医圣”、“医方之祖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井穴

    五输穴之一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所出为井。”意为此处脉气浅小,犹如泉水初出,故称井。井穴分布在四肢末端。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,即少商(肺)、商阳(大肠)、厉兑(胃)、隐白(脾)、少冲(心)、少泽(小

  • 龙门

    即玉门。出《脉经》。指已婚妇女而未经产的阴道外口。参见玉门条。

  • 瘭疽

    病名。①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又名蛇瘴、虾眼、南方称著毒。由外伤染毒入于肌肤筋骨所致,或脏腑火毒凝结而成。其证随处可生,好发于手、足指端。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“瘭疽……初出红点,次变黑色,小者如黍

  • 臭芙蓉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万寿菊之大者,详该条。

  • 修真十书

    气功学丛书。编者不详。全书收集隋唐、两宋以至元初的代表性气功著作十二部,计60卷。包括:《杂著指玄篇》8卷,萧延之《金丹大成集》5卷,唐施肩吾《钟吕传道集》三书,《杂著捷径》9卷,《悟真篇》5卷,宋白

  • 表里俱寒证

    证名。指表寒、里寒症状同时存在。《医学心悟·伤寒主治四字论》:“何谓表里皆寒?凡伤寒表受寒邪,更兼直中于里,此为两感寒证,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也。”多由外感寒邪,内伤生冷,或里有虚寒,又感风寒所致。

  • 口破

    病证名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口破者,有虚火、实火之分;色淡、色红之别。虚火者,色淡而白斑细点,甚者显露龟纹,脉虚不渴;此因思烦太甚,多醒少睡,虚火动而发之,四物汤加黄柏、知母、丹皮、肉桂以为引导……。

  • 野毒芹

    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即毒芹,详该条。

  • 天顶

    经穴别名。《针灸大全》作天鼎别名,见该条。

  • 痧药丸

    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、哈尔滨方)。又名痧气丹、痧药、痧气灵丹、痧药蟾酥丸。蟾酥(酒烧化)27克,天麻、雄黄(水飞)、朱砂(水飞)、麻黄各108克,甘草(微炒)132克,苍术(米泔浸)90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