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循经性皮肤病

猜你喜欢

  • 阴刺

    古刺法。十二节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阴刺者,左右率刺之,以治寒厥。中寒厥,足踝后少阴也。”指左右配穴的刺法。用于治疗寒厥,如下肢寒厥,可针刺两侧足内踝后少阴经穴。

  • 崩沙

    病名。系指患牙疳而上下唇破,鼻穿并牙齿落者。《幼幼集成》卷4:“牙疳者,初作臭气,次则齿牙黑,甚则龈肉烂而出血,名为宣露,此由肾热。其气直奔上焦,故以走马为喻,宜速治之;若上下唇破鼻穿齿落者,名曰崩沙

  • 山木蟹

    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两虚相得

    指人体正气先虚,复感受虚邪,两虚相合而发病。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因素,六淫邪气是引起疾病的外部因素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故邪不能独伤人。此必因虚邪之风,与其身形,两虚相得,乃客其形。”

  • 眼睫连剳

    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目连剳。见该条。

  • 风瘤

    病名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风瘤其硬如石,受风湿则奇痒难忍。”治宜顺气行痰,用二陈汤加味。

  • 新会橙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甜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苦皮子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苦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避(dùn 音遁)

    遁的异体字。详遁园医案条。

  • 阴俳

    喑俳的别称。见《医略十三篇·类中风》。详喑痱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