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手太阳小肠经

手太阳小肠经

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SI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小肠手太阳之脉,起于小指之端,循手外侧上腕,出踝中,直上循臂骨下廉,出肘内侧两筋之间,上循臑外后廉。出肩解,绕肩胛,交肩上,入缺盆,络心,循咽,下膈,抵胃,属小肠;其支者,从缺盆循颈上颊,至目锐眦,却入耳中;其支者,别颊,上,抵鼻,至目内眦,斜络于颧”。本经自手小指尺侧端(少泽)起始,沿手掌尺侧缘上行,出尺骨茎突,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,出尺骨鹰咀和肱骨内上髁之间(小海),向上沿上臂后边内侧,出行到肩关节后面,绕行肩胛,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,向前进入缺盆(锁骨上窝),深入体腔,联络心脏,沿着食道下行,贯穿膈肌,到达胃部,入属小肠。它的分支,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,到外眼角,折回来进入耳中(听宫)。另一条支脉,从面颊部分出,行至眶下,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,然后斜行到颧部(颧髎)。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。本经发生病变,主要表现为咽痛,颔肿,耳聋目黄和肩部,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(图32)。

图32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理

    皮肤纹理细小致密。《灵枢·本脏》:“赤色小理者,心小。”

  • 水镜草

    出《土宿本草》。为莕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弹法

    ①刺法名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弹而怒之。”意是指在针刺前以手指弹动皮肤,使脉气满的方法。后世医家发展为,入针后,用手轻弹针柄,以促使得气的方法。《针经指南》:“弹者,凡补时,可用大指甲轻弹针,使气

  • 脂麻秸

    出《摘元方》。即麻秸,详该条。

  • 复明汤

    见《审视瑶函》卷五。即复明散第一方作汤剂。治视物异色。见复明散条。

  • 张柏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世茂。祖籍安徽,后迁居到兰溪(今浙江兰溪)。少时学儒,因为父病而学医。治病效果较好,多用补法。著有《医案》一书,已佚。

  • 聚星障

    病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由肝火内炽,风邪外袭,风热相搏,上攻于目,或肝肾阴虚,虚火上炎引起。症见黑睛生细小星翳,数颗聚群分布,常伴有抱轮红赤,沙涩疼痛,羞明流泪。严重者,可变花翳白陷、凝脂翳等。相

  •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

    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编。全书分六章。包括常见症状的辨证要点、常用治法、小儿急症、新生儿疾病、时行疾病和小儿杂病。书中用中医病名和理论对中医儿科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。末附常用药物及病历书写等。1

  • 抱独山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履条。

  • 心下否(pǐ 匹)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心下,通常是指膈上部位;否,与痞同义,有闷满堵滞的意思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诸否者,营卫不和,阴阳隔绝,脏腑否塞而不宣通,故谓之否。”心下否痛,指膈上有痞塞胀满疼痛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