疳痨的俗称。详疳痨条。
见《经验方》。即椿白皮,详该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指中脘穴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载:“积聚坚大如盘,冷胀,灸胃管二百壮,三报之,穴在巨阙下二寸。”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蜂窝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滴水珠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外感眩晕》。可因岁运加临或时邪感冒所致。症见身热烦躁,口渴引饮,夜卧不宁,头旋眼黑,小便赤涩,脉躁疾。治宜清火润燥。用柴胡清肝饮、清肺汤、竹叶石膏汤等方。参见眩晕条。
书名。3卷。清·陈耕道撰。刊于1801年。卷上辨论章,系疫痧(即猩红热)的总论部分;卷中见象章,为疫痧证治;卷下汤药章,列所用方药,并订立了疏达、清散、清化、下夺和救液五法,作为治疗本病的法则。附汤药
推拿穴位名。见《小儿推拿秘旨》。即肺经。见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天花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