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徐春甫条。
病证名。指气分毒邪,相夹交争,肌肤闭塞,以致毒气内攻的痘疮。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论反关痘谓:“其症狂言谵语,烦躁不宁,手足抽掣,目劄,腹胀,隐隐不振,昏睡不醒,或见斑点即没。”治宜宣毒透表。若大小便
见《本草通玄》。即玄参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感受寒邪而兼发惊的病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:“伤寒是寒邪客于皮肤,搏于气血,使腠理闭密,气不宣泄,蕴集生热,故头痛,体痛而壮热也。其兼惊者,是热乘心,心主血脉,小儿气血软弱,心神易动,
病名。指疔之一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:“指疔生手指骨节间。”证治见指疔条。
病名。出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。疼,义同痛。详腰痛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九节菖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寒邪和水气犯肺脏而引起的病变。多由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,外感寒邪,寒邪引动水饮,寒水上逆,以致肺气失宣。主要证候有咳嗽、气喘、痰涎多而稀白,舌苔白腻,或伴有发热、恶寒等。治宜宣肺降逆、温化水饮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即面发毒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