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行风疹块

经行风疹块

病证名。亦名经行隐疹,经行癗。经前荨麻疹。指每值临经或行经期间,周身皮肤突起红疹,块形大小不一,或起风团,融合成片,瘙痒异常,经净渐退的病症。多因血虚风热血瘀所致。若因素体血虚,或久病失养,营阴暗耗,经行阴血益虚,血虚化燥生风,风盛则痒,症见经行风疹频发,瘙痒难忍,入夜尤甚,面色不华,治宜养血疏风,方用当归饮子(《外科正宗》)去川芎、加旱莲草,生地;若素体阳盛或过嗜辛辣,血分蕴热,经行时气血俱盛,风邪乘虚而入,与热相搏,遂发风疹,症见身发红色疹块,堆累成片,瘙痒难忍,遇风遇热加重,经量多,色鲜红,治以清热散风,方用秦艽牛蒡汤(《医宗金鉴》:秦艽牛蒡子枳壳麻黄犀角黄芩防风甘草升麻玄参)加生地、丹皮;若气机不畅,瘀血内阻,经行冲任失畅,经血渗溢肌肤,遇风则鼓之外出而发风疹,疹色呈瘀斑状,月经量少,有血块,子腹刺痛。治宜活血祛风,方用桃红四物汤(《医宗金鉴》)加稀签草、紫草根、荆芥牛膝

猜你喜欢

  • 漏胎

    病名。即胎漏。清·曾鼎《妇科指归》卷二:“孕妇或按月下血数滴,名漏胎。”详胎漏条。

  • 滂藤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扶芳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目闭不开

    病症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多为胞睑受邪的证候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,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,热则筋纵目不开,助阳和血汤;然又有湿热所遏者,则目胞微肿,升阳除湿防风汤;真阳不能上升者,

  • 大骨空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灸法》:“衄多不止者,握手屈大指,灸骨端上三炷。炷如粟米大。男女同法,右衄灸左,左衄灸右。”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名大骨空。位于拇指背侧指关节横纹之中点。主治目痛,翳膜内障,鼻衄,吐

  • 回浆

    见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。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。详收靥条。

  • 鱼胆

    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老鸦糊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寄色草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伤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学提举司副提举

    元代医官职称。医学提举司主管官员之一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从六品。

  • 箭风

    病名。痛风的别称。《张氏医通·痿痹门》:“按痛风一证,灵枢谓之贼风、素问谓之痹,金匮名曰历节,后世更名白虎历节,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,气血凝滞所致。”本病俗名箭风。参见痛风、历节条。

  • 俞跗

    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名医,一作俞柎。据《韩诗外传》记载,他治病多采用外科手术,除一般皮表切割手术外,还能做开腹手术。另传俞跗可以巫术治病,使死者复生,系后人所加牵强附会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