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参见苏敬条。
即砭石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镵石、针艾治其外也。”
【介绍】:见沈璠条。
证名。见《寓意草·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》。患者不食,先吐清水,后吐绿水,进而吐黑水、吐臭水,系胃气欲绝所致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四:“呕吐大痛,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。”先用理中汤,后用旋复花煎汤调服代赭石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著有《黄帝素问入试秘宝》七卷,已佚。
又名颡、额颅。前发际以下,两眉以上的部位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,起于目内眦,上额交巅。”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菝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即绦虫。由于误食未熟而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,则被传染本病。其成虫寄生在小肠内窃取养料,大便时可排出白色的绦虫孕节,故名。《古今医统·虫候有九》:“寸白虫,长一寸,子孙繁生,长至四
指(趾)甲的通称。《证治准绳》卷三:“爪甲边缘结脓,剧者爪皆脱落。”
即太阳经病。见《伤寒医诀串解》卷一。详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