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1878~1938【介绍】:云南江川人。彝族。少时从草药医姚连钧学习,随师遍涉江湖,行医施药,耳濡目染,渐明医道,曾研制成伤科“白药”,疗效甚佳。1925年改名百宝丹,行销日广,为军阀敲榨威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牛尾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疫毒邪火炽盛下注膀胱,致膀胱气化不利,则小便,痧隐未透。治宜达邪解毒而利小便。可选用八正散合清咽利膈汤加减。
【介绍】:见张睿条。
五脏虚损之一。又称损心。《难经·十四难》:“二损损于血脉,血脉虚少,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也。”又:“损其心者,调其荣卫。”虞庶注:“心主血,血为忧愁思虑伤于心,因兹致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劳瘵源流》:
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七。亦称弄痛、试胎。①指临产假阵痛。李长科《胎产护生篇》:“凡临月忽然腹痛,或一日,二日,三、五日。胎水已来,腹痛不止者,此名弄胎,非当产也。”②指妊娠后期,胎忽乱动,而脉象并无
与疏郁理气义同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约1746~1813【介绍】:清代喉科医家。一作郑承瀚,字若溪,号枢扶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为喉科名医郑宏纲(梅涧)之长子。自幼爱好医学,旅游于湖北、江苏、浙江等地,后专心钻研医术数年,承家
病名。又称溢饮滑泄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渴而饮,饮而泻,泻而复渴,渴而复饮,饮而复泻,饮泻也。”详溢饮滑泻条。
治法理论之一种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。”引,引领,引出。从阳引阴指从阳分引出阴分的邪气,或从阳分引出阴分的正气,本指针法而言,但也适用于其它治疗手段。《类经》十二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