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四卷。即酒毒发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指患喉疾而症见呛食并有声哑者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三:“此症因伏邪在肺,声哑呛食,六脉迟细,甚属险症。”治宜疏风宣肺,利咽开音。方以六味汤加减化裁。可见于咽部肿瘤等症。参见呛食喉风条。
见仲景全书条。
五噎之一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否噎病诸候》。其症食无多少,胸中苦塞,疼痛,不得喘息等。治用五噎丸、五噎散、嘉禾散等。参见五噎、噎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模樝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瑞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古今医统》。近代《中国针灸学》等名肠风。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开1寸处。主治小儿饮水不歇,黄疸,肠风下血,痔疮,腰痛,遗尿,遗精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0分
见顾允若《妇科辑要》。即避年。详该条。
声音由气振动声带而发。舌头之不同活动则发出不同之声音。如舌尖抵齿,则发出齿音;舌根抵上腭,则发出上腭音;舌头卷曲,则发出卷舌音等,故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舌者,音声之机也。”
出单养贤《胎产全书》。即产后流注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