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攒竹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解颅黑睛少,白睛多,伴有头大,颅缝开解,囟大筋青等症状者。见于脑积水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儿本虚怯,由胎气不成,则神不足,目中白睛多,其颅即解,面色白,此皆难养,……又肾气不足,则下窜。”
见焦氏喉科枕秘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水苦荬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素女经》:“女人阴深一寸曰琴絃。”即阴道内一寸处。
《医学传灯》卷下方。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车前子、泽泻、厚朴、薏苡仁、炮姜、附子、陈皮、山药。水煎服。治湿泻,腹中不痛,所泻皆水,或遍身发肿,日久肢冷脉细,元气大虚,及久泻脾虚发肿者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亦称妊娠小便淋痛。指妊娠期小便淋漓疼痛。孕妇因阴虚、实热、湿热、气虚等原因,致使膀胱气化不行,出现小便频数,点滴而下,淋漓疼痛的病症。阴虚者,为阴亏肾水不足,脬为火灼,
消法之一。即帮助消化、增进食欲的治法。详醒脾、消食导滞、补脾益气等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露蜂房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鸡骨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