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臂痛

臂痛

证名。指上下臂关节肌肉作痛。多由风寒湿邪侵袭、痰饮留滞、血不荣筋、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或提挈重物损伤所致。《证治要诀·臂痛》:“臂为风寒湿所搏,或饮液流入,或因提挈重物,皆致臂痛,有肿者,有不肿者。……外有血虚一证,血不荣于筋,或致臂痛。”《类经图翼》卷十一:“凡人肩冷臂痛者,每遇风寒,肩上多冷,……此以阳气不足,气血衰少而然。”若臂痛由风寒湿侵袭所致,治宜蠲痹汤,若由血不荣筋,瘦弱,臂痛,则兼养血,宜蠲痹汤合四物汤。若怒动肝火而臂痛者,宜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。若痰饮流注而臂连肩背酸痛者,宜二陈汤星香散合用。若挈重伤筋,以致臂痛,宜琥珀散劫劳散,或和气饮。若臂痛由脾虚邪气相搏,宜补中益气汤加威灵仙桂枝姜黄等。若臂痛不能举物,气血凝滞者,宜舒筋汤。臂痛部位与经络循行相关。《医钞类编·臂痛门》:“臂痛,有六道经络,定其痛在何经络之间,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,气血通则愈矣。”如臂前廉痛属阳明,宜升麻白芷葛根;臂后廉痛属太阳,宜藁本羌活;臂外廉痛属少阳,宜柴胡、连翘;臂内廉痛属厥阴,宜柴胡、当归、青皮;臂内前廉痛属太阴,宜升麻、白芷、葱白;臂内后廉痛属少阴,宜细辛、当归、独活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癞虾蟆

    见《本草蒙筌》。为蟾蜍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血崩心痛

    病证名。见周怡观《秘珍济阴》。属杀血心痛范畴。详该条。

  • 黄芪丸

    ①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方。黄芪、白蒺藜、川楝子、炒茴香、炮川乌、赤小豆、炒地龙、防风各一两,乌药二两。为细末,酒煮面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温酒或盐汤送下,妇人醋汤送下。治肾脏风虚,头面虚浮

  • 药虱药

    见《河南中药手册》。为百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吴学易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嘉言条。

  • 首甲

    五运六气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,以甲子年为开始运算之年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首甲定运。”

  • 小便黄赤

    证名,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小便颜色较正常时黄,甚至带红色,有寒热虚实之辨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七:“小便黄赤,实热病也。凡脏腑皆能为之,而下焦更甚。经曰:肝热病者,小便先黄。宜火府丹。又曰:胃气

  • 产颓

    病名。指产后子宫下坠。参见子宫脱垂条。

  • 备急灸法

    书名。1卷。十二世纪中期南宋·闻人耆年撰于1226年。1245年孙炬卿重刊,并附佚名氏《骑竹马灸法》及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》二种,三书合为一书,仍称《备急灸法》。书中介绍了22种急性疾病的灸法,并附简明

  • 从阴引阳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指从阴分引出阳分的邪气,或从阴分引出阳分的正气,即病在阳而治其阴,与“阳病治阴”义近。针灸应用该理论作为选穴法之一,指病在阳经而选阴经的穴位治疗。参见从阳引阴、大接经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