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卷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二论气郁怔忡:“失意之人,怀抱抑郁,气生痰涎,涎与气搏,心神不宁,脉必沉结,或弦者是也。”治宜疏肝和营,解郁化痰。用逍遥饮、益营汤、温胆汤等方。参见怔忡条。
见《花镜》。即辣椒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目见西北二风则涩痛泪出,……乃肝虚受克之病。秋冬月发者多,治当补肝之不足,抑肺之有余。”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万寿菊之大者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北京中医》。位于天宗与腋后皱襞尽头的连线上,距天宗1.5寸处。主治咽喉炎。直刺0.5~0.8寸。
即咽后壁。
病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廿二。即瞳神散大。详该条。
指纹弯向大指旁,主痰热(见《医宗金鑑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