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表出汗的孔窍。即毛孔。
即导引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
即血不归经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胞肉生疮者,此脾胃热毒,胞肉肐或风粟变而为疮,血热化脓,腐烂腥臊,流汁流脓,浸渍黑睛生翳,眼如硃砂之色。”治法:宜泻火解毒为主。内服清胃散、三黄汤之类加减。参见针眼条。
出《备急灸法》。见足两踝条。
病名。指疟疾发作过程中出现大汗亡阳等虚脱之症者。清·吴楚《宝命真诠》:“疟脱之症,魄汗淋漓,面色青黑。脉虚浮数,按之极虚。”治宜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、柴胡,倍参、芪,加白芍、五味、枣仁等。参见疟疾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。即猪脬,详该条。
古针具名。即镵针。《针灸大成》:“镵针……今之名箭头针是也。”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节节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