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血癥

血癥

癥病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其有脏腑虚弱,寒热失节,或风冷内停,饮食不化,周身运行之血气,适与相值,结而生块,或因跌扑,或因闪挫,气凝而血亦随结,经络壅瘀,血自不散成块,心腹胠胁间苦痛,渐至羸瘦,妨于饮食,此之谓血癥。”《溪医述·外候问答》:“血癥者何,曰,脏腑气虚,风冷相侵或饮食失节,与血气相搏,适值经水往来,经络痞塞,恶血不除,结聚成块也。”治法初起宜活血散瘀,日久脏气虚弱,则用扶正祛邪。可选用沈氏血癥丸化癥回生丹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、必甲煎丸等方。参见癥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苏梗

    见《药品化义》。为紫苏梗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大肠痈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八:“天枢隐隐而痛者,大肠疽也。上肉微起者,大肠痈也。”多由饮食不节,过食生冷,湿热凝结而成。初起发热恶寒,自汗腹痛,天枢穴处微肿,手不可按,大便坠胀,右腿不能伸直,久则精神衰

  • 保赤存真

    儿科著作。又名《医林枕秘保赤存真》、《幼科心法保赤存真》。10卷。清·余含棻撰于1834年。本书就儿科疾病的证治理论与方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。特别对于儿科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,如小儿体质的属性及治法、惊风

  • 张志聪

    【生卒】:1610~1674?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隐庵。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西)人。其先祖居河南,九代世医。张氏幼年丧父,学医于张卿子门下,复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。张氏业医数十年,在杭州胥山建侣山堂

  • 脉要图注

    脉学著作。一名《脉要图注详解》。4卷。清·贺升平辑,刊于1783年。本书博采前人有关论著编纂而成。卷1以脉学总论内容为主,兼谈各科脉法及五运六气;卷2介绍28脉、奇经八脉及灸法等;卷3列述骨度名位、十

  • 羞明怕热症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热亮之处,则目痛涩,畏避不能开,火郁于上也。”羞明且懼热,属火燥血热之阳证。治宜清热泻火。可用龙木秘方蜜蒙花散或东垣泻热黄连汤加减。参见羞明条。

  • 大老鸦酸

    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铜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寒疟

    病名。疟疾之一。《素问·疟论》:“夫寒者阴气也。风者阳气也。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,故先寒而后热也。病以时作,名曰寒疟。”①指寒邪内伏,秋凉而发者。《证治汇补·疟疾章》:“纳凉之风寒,沐浴之水寒,先伏于腠

  • 姚方林

    【介绍】:见姚起凤条。

  • 左雀舌

    病名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左雀舌因多食煎炒炙煿之物,积毒于胃,故发于舌之旁,似生小舌,位近牙根”。指雀舌之发于舌左者。详雀舌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