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幼幼集成》卷六。“伤寒吐蛔,责之胃寒。痘证吐蛔,责之里热。由热毒拂郁于里,又不能食,虫无所养,但闻食臭,即涌出者,宜黄连止蛔汤。”
【生卒】:六世纪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高阳(今河北高阳东)人。得父许奭之传,历尚药典御、谏议大夫等。父子以医术均闻名于当时。撰有《备急单要方》三卷。
【介绍】:见刘纯条。
①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石香薷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石荠苧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丛书名。清·费伯雄撰。刊于1863年。包括《医醇賸义》、《医方论》二种。详各条。
体表出汗的孔窍。即毛孔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即泽泻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。参见鼻齆条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。指耳根生疮痈而疼痛。参见耳根痈条。
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三。即熏法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