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金蚣丸

金蚣丸

《青囊秘传》:金蚣丸

药方名称金蚣丸

处方蜈蚣1两,僵蚕1两,全蝎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曲糊为丸,如米大。

功能主治杨梅大疮。

用法用量每服3分。

摘录《青囊秘传》

外科十三方考》:金蚣丸

药方名称金蚣丸

处方金头蜈蚣15条(去头足,微炒),全蝎20个(去头足,米泔水洗),山甲20片(土炒成珠),僵蚕20条(炒去丝),朱砂2钱,明雄2钱,川军3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黄酒面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朱砂雄黄为衣。

功能主治祛风破瘀,消肿镇痛。主阳症之红肿热痛高起者,如发背、疔疮、横痃、及小儿上部疙瘩等疮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-50丸,空心温黄酒送服,老弱量服,汗出即愈。未成者消,已成脓者次日即溃。

注意已溃者忌服,下部疮疡不适用。

各家论述此方以毒性动物为主药。疮非气血凝滞不生,此方以蜈蚣。山甲、僵蚕全蝎等药之上升,以祛风活络,雄黄朱砂大黄解毒下趋,使毒从下泄,一升一降,毒散结去,气血得以流通,疮亦也因此而痊愈。他如小儿上部疮疖等见效尤速。近人张觉人、程天灵两氏谓本方重用蜈蚣、山甲、全蝎对瘰疬有效,如加入麝香,更可以治疗小儿惊风抽搐。此外,还可以治疗惊痫抽搐,麻痹拘挛,诸风掉眩,手足震颤,口眼?斜,角弓反张,半身不遂等,并且对破伤风也有很好疗效,据张氏经验,疗效超出于“玉真散”之上。

摘录外科十三方考

猜你喜欢

  • 荆芥穗汤

    药方名称荆芥穗汤处方川黄连、荆芥穗、生地黄、生甘草。功能主治疏利郁结。主小儿胎气兼风邪入脐,致患撮口,气息喘急,啼声不出,或肚上青筋,吊疝内气引痛。用法用量与指迷七气汤(去桂,加大黄、钩藤、僵蚕)同用

  • 补水宁神丸

    药方名称补水宁神丸处方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麦冬、当归、芍药、茯苓、甘草、五味子。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肾水不足,相火上炎,神光自现如闪电,甚则如火焰,心神不宁,久则目茫茫然,视力减

  • 半提丹

    药方名称半提丹处方红升丹加珍珠散。功能主治收口。主疮疡。摘录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

  • 诃子散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诃子散药方名称诃子散处方诃子(炮,去核)甘草(炙)厚朴(姜制,炒)干姜(炮)草果(去皮)陈皮良姜(炒)茯苓神曲(炒)麦芽(炒)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。功能主治治心脾冷痛不可忍,及

  • 马兜铃散

    《圣惠》卷四十二:马兜铃散药方名称马兜铃散处方马兜铃1两,人参1两(去芦头),贝母1两(煨微黄),甘草1两,杏仁1两(汤浸,去皮尖双仁,麸炒微黄),甜葶苈1两(隔纸炒令紫色),麻黄1两(去根节),五味

  • 实脾散

    《普济本事方》卷四:实脾散药方名称实脾散处方大附子1个(炮,去皮、脐)草果子(去皮)干姜(炮)各60克甘草30克(炙)大腹(连皮)6个木瓜1个(去瓤,切片)制法上药用水子砂器内同煮至水一半,劈开干姜,

  • 加减四顺饮

    药方名称加减四顺饮处方归尾、枳壳、木通、大黄(酒炒)、生地、紫草茸、麦冬、干葛、滑石、连翘子、天花粉、薄荷叶。功能主治天痘,火邪内甚,发热作渴,时时饮水,面赤唇焦,大便秘结,小便赤者。用法用量竹叶、灯

  • 黑附子散

    药方名称黑附子散处方附子3两(焙黑),滑石3两(姜汁炒),半夏2两(姜汁制),瞿麦2两(姜汁炒),通草1两半。功能主治补火通淋。主冷淋涩痛,憎寒,脉弦细者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。加生姜3片,灯心3茎,煮汤

  • 补肾磁石丸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○二:补肾磁石丸药方名称补肾磁石丸处方磁石(烧通赤用,醋淬七次)肉苁蓉(酒浸,切,焙)菟丝子(酒浸一宿,慢火焙干)甘菊花石决明各30克制法上五味,捣罗为末,用雄雀15个(去毛、嘴,足,

  • 二八木丹

    药方名称二八木丹处方阳丹8厘,阴丹2厘,粉霜2厘,元明粉(风化)2厘,硼砂2分,明矾1厘,麝香2厘,梅花片3厘。功能主治暴发赤眼,近年翳膜。用法用量方中阴丹、阳丹制法,见“一九金丹”。摘录《审视瑶函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