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陷下则灸之

猜你喜欢

  • 卫气行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详述卫气在一日中运行全身的情况,指出白天行子阳二十五周次,夜间行于阴二十五周次,故名。内容强调根据疾病属阴属阳的性质,配合卫气运行的规律来针刺治疗的重要性。

  • 小儿热泻

    病证名,小儿热迫大肠而致的腹泻。小儿为纯阳之体,感受暑热,邪热入里,下迫大肠而成腹泻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小儿热泻者,大便黄而赤,或有沫。”并伴有阵阵肠鸣腹痛,烦躁啼哭,肛门灼热,小便短赤。治宜苦寒泻热,

  • 泽前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位于尺泽前下一寸,直对中指处。主治甲状腺肿大,上肢麻痹,前臂痉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  • 祛瘴辟瘟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方。厚朴、苍术、羌活、防风、陈皮、枳实、香附、牛蒡子各一钱,槟榔、白芷各八分,藿香、川芎各五分,细辛四分,甘草三分。加葱白,水煎服。治感受时行不正之气,瘟疫痧瘴。若

  • 折腰

    证名。腰痛如折之意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肾脉搏坚而长,其色黄而赤者,当病折腰。”详腰痛条。

  • 寒凉派

   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。详见金元四大家条。

  • 王诚叔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宗正条。

  • 热疟

    病名。疟疾之一。《普济方·诸疟门》:“邪在阳明经谓之热疟,治多下之。”参见足阳明疟条。

  • 犀角旋覆花汤

    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七方。犀角、旋覆花各二两,橘皮、茯苓、生姜各三两,大枣十一枚,豆豉一升,紫苏茎叶一握。为粗末,水煎,分三次服,以气下小便利为度。治脚气初起,微觉疼痹,两胫肿满,或行起涩弱,或入腹不仁

  • 经验要方

    医方著作。1卷。清·姜鐄辑于1825年。此书汇集各科效验医方而成,分中风、伤寒、温疫、暑、霍乱、泻、痢、疟等52门,录稀涎散、竹沥汤、葱豉汤等一百五十四方,其中包括部分熨脐法等外治方。选方简便,旨在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