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颈项强痛

颈项强痛

证名。指颈项肌肉筋脉牵强引痛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常可与项强项痛颈肿并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颈项病源流》:“颈项强痛,肝肾膀胱病也。三经感受风寒湿邪,则项强。风热胜,宜加味小柴胡汤;湿胜,宜加味逍遥散肝血虚肝火旺,亦筋燥强急,宜首乌汤。而其所属诸病,有项下卒肿坚硬者,由于肝肾之病,昆布海藻海带必用,外则于风热湿三者参之;有常惯项痛者,宜六味丸,间服和气饮;有感冒项强或痛者,宜驱邪汤;有痰盛项痛者,宜治风豁痰汤;有湿盛项痛者,宜加味胜湿汤;有项筋急,不得转侧者,宜木瓜煎;有肾气上攻,项筋连背痛,不可转侧者,宜椒附散;有腮项相连肿痛,发热便闭者,宜防风通圣散;有项面肿,众人一般者,是疫疠,宜普济消毒饮;有脑后肿者,恐是疽,宜黄连救苦汤;若兼坚肿木硬,口燥舌干,恶心,烦渴,便秘,宜石决明汤;有颈项肿痛,寒热头眩者,是气毒,宜加味藿香散;有颈项结核浮肿,先寒后热者,此风寒所搏,宜防风解毒汤;有颈项结核坚肿,色红渐热者,是热毒,宜连翘消毒饮;有项强不能回顾,动则脑痛,脉弦数实者,是痰热客太阳经,宜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红花;有伤寒后,项前后肿硬作痛,身热者,宜柴胡葛根汤;有伤寒后项肿痛,却不红,身不热者,宜牛蒡甘桔汤;有项强,卒口噤,背反张,成痓病者,宜乌药顺气散加羌活、独活木瓜,以上皆项强之病。”参见项强、项痛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五音之一。肝者角,其音调畅中正,长而直。②五不女之一。详五不女条。③古时用兽角制成的杯罐作拔罐工具,故名。据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《五十二病方》载:“牡痔居窍旁,大者如枣,小者如枣(核)者方:以小角角

  • 疫疹一得

    疫疹专书。2卷。清·余师愚撰于1794年。作者因其父患时疫,为群医以伤寒法误治而死,后究心于疫疹的临床研究,颇有心得,著成本书。全书重点论述疫疹证治,余氏擅长用石膏治疫疹、温病,曾有“非石膏不足以治热

  • 跖跛

    证名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跖跛,寒风湿之病也。”指足引跛痛。《内经吴注》卷八:“足前点步谓之跖,一足偏引谓之跛。”多由风寒湿三气侵袭所致。可见于风湿痹证、脚气等病。

  • 丁点白

    【介绍】:见丁瓒条。

  • 筋强

    病症名。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坚硬,失去正常之柔和性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即伤筋。详该条。

  • 瘟疫舌疔

    病名。多由瘟疫之毒中于心经而上炎于舌所致。疔生舌上,或红或紫,疼痛,如樱桃大,破后流脓出血。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止痛。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。外用紫雪散。参见舌疔条。

  • 油肿赤硫丹

    病名。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。即五色丹。见该条。

  • 栽秧花

    ①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芒种花之别名。②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蜀葵花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伯高

    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名医。相传为黄帝之臣,精于针灸术。旧说黄帝与伯高等人论医药而创医药,为穿凿附会之说。

  • 甲乙

   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,甲乙即甲日与乙日。甲乙属木,木分阴阳。甲为阳木,内应足少阳胆经,故胆旺于甲日;乙为阴木,内属足厥阴肝经,故肝旺于乙日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主春,足厥阴,少阳主治,其日甲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