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三角叶风毛菊

三角叶风毛菊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三角叶风毛菊

药材名称三角叶风毛菊

别名牛蒡根、翻白叶、毛叶威灵仙、大叶防风

来源菊科三角叶风毛菊Saussurea deltoidea (DC.) C. B. Clarke,以入药。

生境分部台湾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各省。

性味淡,微温。有香气。

功能主治健脾消疳,催乳,祛风湿,通经络。主治产后乳少,白带过多,消化不良,腹胀,小儿疳积,骨折,病后体虚,并治胃寒痛,风湿骨痛。

用法用量3~5钱。外用全草适量,配方捣烂敷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三角叶风毛菊

药材名称三角叶风毛菊

拼音Sān Jiǎo Yè Fēnɡ Máo Jú

别名牛蒡根、毛叶威灵仙、大叶防风翻白叶猪蹄叉、白紫菀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三角叶风毛菊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deltoidea (DC.) C. B. Clarke [Aplataxis deltoidea DC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。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三角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80-150cm。茎枝被蛛丝状绵毛和糠秕状短毛。叶互生;叶片长圆形、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,长20-25cm,不裂或提琴状羽裂,侧裂片1-2对,顶部裂片大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成楔形的翼,边缘有粗锯齿,上部叶渐小,全部叶上面有糠秕状毛,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;上部叶柄具翅。头状花序单生枝顶,直径1-4cm,总苞宽钟状,长约1.5cm,总苞片外面被蛛丝状绵毛;管状小花,多数,长2-4mm,具4棱,顶端有具齿的小冠,冠毛白色,羽毛状。花期8-9月,果期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林缘、山坡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味甘;微苦;性温

功能主治祛风湿;通经络;健脾消疳。主风湿痹痛;白带过多;腹泻;痢疾;小儿疳积;胃寒疼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;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火焰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火焰子药材名称火焰子拼音Huǒ Yàn Zǐ别名蔓乌药、羊角七(《陕西中草药》),草乌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毛茛种植物松潘乌头的块根。秋季采挖,去净

  • 石斑鱼

    药材名称石斑鱼拼音Shí Bān Yú来源药材基源:为鳍科动物鲑点石斑鱼、青石斑鱼等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Epinephelus fario(Thunberg)2.Epinephelus aw

  • 六棱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六棱麻药材名称六棱麻拼音Liù Lénɡ Má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驾尾科植物小花鸢尾的根,根茎。四月采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须根丛生,粗壮。根

  • 鸡脚莲

    药材名称鸡脚莲拼音Jī Jiǎo Lián别名大风尾草、原始莲座蕨来源药材基源:为观音座莲科植物亨利原始观音座莲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changiopteris henryi Christ

  • 水榆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榆果药材名称水榆果拼音Shuǐ Yú Guǒ别名糯米珠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蔷薇种植物水榆花楸的果实。原形态水榆花楸,又名:枫榆、千筋树、

  • 刺黄柏叶

    药材名称刺黄柏叶拼音Cì Huánɡ Bò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

  • 粗叶悬钩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粗叶悬钩子药材名称粗叶悬钩子拼音Cū Yè Xuán Gōu Zi别名大叶蛇泡竻、大破布刺、老虎泡、虎掌竻,九月泡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八月泡、牛尾泡、大

  • 铜钱菌

    药材名称铜钱菌拼音Tónɡ Qián Jūn别名环纹苦乳菇、蘑菇、环纹乳菇来源药材基源:为红菇科真菌劣味乳菇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ctarirs imsulsus (Fr.)Fr.采收和储

  • 乌蔹莓五加

    药材名称乌蔹莓五加拼音Wū Liǎn Méi Wǔ Jiā英文名bark of Treebineleaf Acanthopanax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乌蔹莓五加的根皮。

  • 木本胡枝子叶

    药材名称木本胡枝子叶拼音Mù Běn Hú Zhī Zǐ Yè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绿叶胡枝子的叶。功能主治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治痈疽发背,捣烂外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