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小朝天罐

小朝天罐

药材名称小朝天罐

拼音Xiǎo Cháo Tiān Guàn

别名红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宽叶金锦香的全草或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beckia chinensis Linn.ver.an-gustifolia(D.Y.Wu et C.Chen[Osbeckia angustifosia D.Don]
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全草,鲜用或切碎晒干。秋后采根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亚灌木,高约60cm。常上部分枝;茎四棱形,具紧贴的糙伏毛,主要在棱上。叶柄极短或无;叶片坚纸质,长圆状卵形至椭圆状卵形,极少狭披针形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长(2-)3-5cm,宽(3-)6-10(-14)mm,全缘,两面被糙伏毛,3-5条基出脉,于背面隆起,细脉不明显。头状花序,顶生,有花3-8朵,基部具叶状总苞2-6枚;苞片卵形,仅具缘毛,无花梗,萼管长约6mm,无毛或具少数有刺毛的突起,裂片4,卵形或三角状披针形,与萼管等长,具缘毛,各裂片间外缘具一有刺毛的突起,果时随萼片脱落;花瓣4,淡紫红色或粉红色,倒卵形,长约1m,具缘毛;雄蕊8,常偏向一侧,花丝与花药等长,花药顶部具喙,喙长为花药的1/2或1/3,药隔基部微膨大呈盘状;子房近球形,4室,仅先端具刚毛。蒴果卵状球形,4纵裂,宿存萼坛形,长约6mm,直径约4mm,外面无毛或具少数有刺毛的突起;种子近马蹄形,表面有小疣状突起,花期8-10月,果期11月-翌年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50-2700m的山坡矮草地和路旁草坡阳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。

性味味淡;涩;性凉

归经归肺;肝;脾经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;调经止血。主咳嗽;湿热黄疸;泻痢;淋证;小儿夏季热;咯血;咳血;吐血;便血;崩漏;月经不调;痛经;胎动不安;白带;风湿骨痛;跌打肿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或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黑风散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风散药材名称黑风散拼音Hēi Fēnɡ Sàn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细圆藤的藤或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细圆藤,又名:蛤仔藤。攀援木质藤本,长10余米。茎圆柱形,

  • 窝儿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窝儿七药材名称窝儿七拼音Wō ér Qī别名阿儿七、窝儿参、山荷叶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中华山荷叶的根茎。秋季采挖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达50

  • 乌骨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乌骨藤药材名称乌骨藤拼音Wū Gǔ Ténɡ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。秋季采收。原形态攀援灌木,高达3米。叶互生,近革质,长椭圆形,长7~17厘米

  • 冰凉花

    药材名称冰凉花别名福寿草、侧金盏花、冰了花、顶冰花来源为毛茛科冰凉花属植物冰凉花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,以全草入药。早春采集,洗净晒干备用。性味苦,平。有小毒。

  • 金丝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丝草药材名称金丝草拼音Jīn Sī Cǎo别名黄毛草、笔子草、猫尾草、笔尾草、金丝茅、竹蒿草来源禾本科金丝草属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 (Thunb.

  • 鸭跖草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鸭跖草药材名称鸭跖草拼音Yā Zhí Cǎo英文名HERBA COMMELINAE别名竹节菜、鸭鹊草、耳环草、蓝花菜、翠蝴蝶、三角菜、三荚菜、桂竹草、蓝花水竹草、淡竹叶来源本品

  • 卵叶娃儿藤

    药材名称卵叶娃儿藤拼音Luǎn Yè Wá ér Ténɡ别名三十六荡、三十六根、双飞蝴蝶、老虎须、落地金瓜、藤细辛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卵叶娃儿藤Tyloph

  • 皱巴坚螺

    药材名称皱巴坚螺拼音Zhòu Bā Jiān Luó别名天螺、圆螺来源药材基源:为肋齿螺科动物皱巴坚螺的贝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aena cicatricosa(Muller)采收和储藏:春、

  • 广东万年青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广东万年青药材名称广东万年青拼音Guǎnɡ Dōnɡ Wàn Nián Qīnɡ别名大叶万年青、井干草来源天南星科亮丝草属植物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

  • 鼠妇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鼠妇药材名称鼠妇拼音Shǔ Fù别名潮湿虫、潮虫、地虱婆来源为平甲虫科动物平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 (Latreille)或鼠妇Porcelli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