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小果蕗蕨

小果蕗蕨

药材名称小果蕗蕨

拼音Xiǎo Guǒ Lù Jué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膜蕨科植物小果蕗蕨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codium microsorum(V.d.B.)Ching.[Hymenophyllum microsorum V.d.B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植株高15-20cm。根茎纤细,丝状,长而横走,下面疏生纤维状的根。叶远生,相距2-3cm;叶柄长5-10cm,褐色,无毛;叶片薄膜质,卵形至椭圆形,长6-12cm,宽4-6cm,四回羽裂;羽片10-12对,互生,几无柄,开展,三角状披针形,先端稍向上弯,长2-6cm,宽1-2cm,基部不对称,其下侧极偏斜,密接;一回小羽片5-8对,无柄,开展,三角状卵形至斜卵形,长0.8-2cm,宽4-10mm;二回小羽片,3-5对,互生,无柄,阔楔形至近于扇形,长3-5mm,宽2-3mm;末回裂片2-4个,互生,极斜向上,长圆状线形,长1-3mm,宽不到0.5mm,先端钝头,常有浅缺刻,全缘,单一或分叉,密接。叶脉叉状分枝,两面隆起,深褐色,末回裂片有小脉1条。除叶柄外,叶轴及各回羽轴均有平直的翅。孢子囊群小,多数,位于叶片上半部,着生于各个裂片的先端;囊苞为等边三角状卵形,长约1mm,圆头,全缘,深裂几达基部,其下的裂片不狭缩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3600m的山地密林下潮湿的岩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东部、南部、西南部及台湾等地。

性味微苦;凉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敛疮生肌。主痈疖肿毒;水火烫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干品研末调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芷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芷叶药材名称白芷叶拼音Bái Zhǐ Yè别名蒚麻(《别录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或川白芷或杭白芷的叶片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"浴丹毒、

  • 臭黄荆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臭黄荆叶药材名称臭黄荆叶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Yè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叶,4~7月采。功能主治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&q

  • 崖松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崖松药材名称崖松拼音Yá Sōnɡ别名疣果景天、小鹅儿肠[陕西]来源景天科景天属植物细叶景天Sedum elatinoides Franch.,以带根全草入药。春夏采,洗

  • 拟囊果芹

    药材名称拟囊果芹拼音Nǐ Nánɡ Guǒ Qín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滇芎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sospermopsis delauayi (Franch.) Wolff[Arraca

  • 杏仁防风

    药材名称杏仁防风拼音Xìnɡ Rén Fánɡ Fēnɡ别名山当归[四川]、马蹄防风[云南]、兔耳防风来源为伞形科茴芹属植物杏仁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

  • 柠条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柠条根药材名称柠条根拼音Nínɡ Tiáo Gēn出处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根。夏、秋季采挖,晒干,切片。性味味微辛,性温。功能主治滋阴

  • 金橘核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橘核药材名称金橘核拼音Jīn Jú Hé别名金橘子(《闽东本草》)。出处《本草再新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弹的种子。性味味酸辛,性平,无毒。归经入肝、肺二经。功

  • 升登

    药材名称升登拼音Shēnɡ Dēnɡ别名生等、森等来源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西藏猫乳的木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.et Mel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

  • 鼍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鼍甲药材名称鼍甲拼音Tuó Jiǎ别名鮀鱼甲(《本经》)。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鳞甲。原形态扬子鳄,又名:鮀鱼(《本经》),鼍(陶弘景),土龙(《续博物志》

  • 胡芦巴

    药材名称胡芦巴拼音Hú Lú Bā别名葫芦巴(侯宁极《药谱》),苦豆(《饮膳正要》),芦巴(《本草原始》),胡巴(《本草求真》),季豆(《东北药植志》),小木夏、香豆子(《新疆中草